近期,沃尔玛中国在2025年供应商峰会上正式推出“供应商减排激励”计划(以下简称“激励计划”),并表彰在减排降碳方面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供应商。激励计划将结合“十亿吨减排”项目(Project Gigaton),以财务激励的方式推动供应商加大节能减排投入,实现供应链伙伴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图源:沃尔玛官网
零售企业通常通过提高绿色电力占比,推动仓储、包装、物流等环节的绿色化低碳化措施来落实自身降碳。而聚焦占比超3/4的供应链碳排放,国际零售巨头如何突围?
本文盘点分析了亚马逊、沃尔玛、Costco、阿里巴巴四大国际零售巨头的范围3碳排放情况以及其供应链碳减排实践和发展趋势,以期为中国供应商企业提供应对思路。
Highlight
零售巨头们的减排目标及进展
为何零售巨头对供应链减排如此重视?
零售行业范围3碳排放主要分布在哪些类别?
零售行业供应链碳减排的优秀实践分享
中国供应商抢抓“绿色机遇”行动指南
PART.01 零售巨头为何纷纷加码供应链碳减排?
近年来,设置碳目标已经逐渐成为所有企业都避不开的课题,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进展也成为判断一个企业ESG表现的关键指标,作为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一环,零售行业更是如此。
亚马逊和沃尔玛设置了到2040年实现全球运营净零排放的目标;Costco设置了到2030年,范围1&2绝对减排39%、范围3排放强度降低20%的目标(2020年为基准年);阿里巴巴则是不晚于2030年,实现自身运营碳中和,并协同上下游价值链实现净排放强度降低50%(相较2020年)。
四大零售巨头的碳目标情况,碳衡科技制图
虽然自身运营层面的碳减排目标和进度各不相同,但是这些企业都将减排战略重点聚焦到了范围3上,比如亚马逊2019年就发起了《气候宣言》(Climate Pledge),邀请并激励供应链伙伴采取气候行动;沃尔玛以“持续向‘可再生型’公司转型”为发展导向,多年来携手供应商不断扩大“十亿吨减排”项目的覆盖范围和影响力。
为何零售巨头对供应链减排如此重视?从这些企业ESG报告里披露的碳排放数据中可见一斑。
企业 | 范围1&2 | 范围3 | 范围3占比 |
亚马逊 | 17.93 MMT | 50.32 MMT | 73.7% |
沃尔玛 | 15.06 MMT | 618.9 MMT | 97.6% |
Costco | 2,760,444 T | 183,190,194 T | 98.5% |
阿里巴巴 | 2,406,863 T | 7,856,241 T | 76.5% |
*本表格数据源自各企业最新发布的ESG报告,且范围2均采用基于市场的数值 |
从上表可以看出,尽管出于细分业务领域差异等原因,四大零售巨头的范围3占比存在差异,比如有燃料业务的Costco和沃尔玛范围3占比在97%左右,主营电商零售的亚马逊和阿里巴巴的范围3占比在75%左右。
占比超3/4,有的甚至高达98%,因此范围3的碳排放成为各零售巨头减碳布局的“众矢之的”。
PART.02 零售巨头范围3碳排放主要分布在哪些类别?
本文以亚马逊(电商零售为主,范围3占比73.7%)和Costco(实体零售为主,范围3占比98.5%)为例来分析零售公司的范围3分布情况。
根据亚马逊在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的碳数据,2024年的碳排放总量提升了6%,增长主要来自范围3。从细分类别来看,亚马逊的范围3碳排放主要来自类别1(购买的商品和服务,34%)、类别2(资本货物,20%)和类别4(上游运输和配送,19%),这三类占比近3/4。
图源:亚马逊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值得注意的是,在总量增长的同时碳排放经济强度却降低了4%,这意味着亚马逊的经济增长和碳排放已“相对脱钩”。对此亚马逊表示,气候进展并不会一直是线性进步的,但公司将继续专注于投资长期解决方案,并着重与供应商合作,深化和创新范围3减排。
Costco的范围3主要分布在类别1&4(外购商品与服务&上游运输和配送,占比54%)的上游排放和类别9&11(下游运输和配送&售出产品的使用,45%)的下游排放中。
图源:Costco 2024 Climate Action Plan
此外,Costco燃料业务(主要为加油站)的排放量约占总排放量的40%,且主要分布在范围3。Costco将范围3排放来源分为燃料类和非燃料类,其中燃料类约占44%,比如汽油售出后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就属于类别11。因此,Costco计划在整个燃料业务链中采取行动,比如在上游环节采购低碳排放强度的燃料、加油站的低碳运营、布局氢燃料等。
图源:Costco 2024 Climate Action Plan
同样有燃料业务的沃尔玛,其类别1、2、11和12占范围3的95%左右[1]。因此,燃料业务对于零售公司的总排放量影响很大,低碳燃料和电动化是降碳重点。
PART.03 零售巨头供应链协同降碳优秀实践
正如上文数据分析所示,对于零售企业而言,范围3的占比远超自身运营带来的范围1&2排放,一家负责任的企业要想走向真正的净零排放,范围3是无法跨越、只能直面解决的难题。下文将针对亚马逊、沃尔玛和阿里巴巴不同维度的减排实践进行分析分享。
“平台+技术型”气候行动领跑者
亚马逊是较早引领供应链气候转型的头部企业,在推动可持续发展项目和供应商减排方面有诸多优秀实践。
🔘 2019年,亚马逊与Global Optimism联合发起《气候宣言》(The Climate Pledge),致力于实现2040年净零排放的目标,目前已经有566家企业签署(如喜力、百事可乐、联合利华等知名消费品供应商),并启动了一系列合作项目,比如2024年的可持续混凝土、可持续塑料、印度零排放货运、鹿特丹港口短途运输电气化等项目。
图源:https://www.theclimatepledge.com/us/en
值得一提的是,《气候宣言》对签署方有三项核心要求:
1.定期测量并报告温室气体排放:以便了解自身的碳排放水平,并为后续的减排行动提供数据支持。
2.实施脱碳战略:通过业务变革与创新,实施符合《巴黎协定》的脱碳战略,包括提高能源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减少材料消耗和其它减碳策略等。
3.抵消不可避免的碳排放:对于那些现阶段无法避免的碳排放,签署方需要通过投资碳减排项目等手段来实现平衡,确保最终实现净零碳排放。
🔘 2020年,亚马逊成立气候承诺基金(Climate Pledge Fund,CPF),为气候技术创新公司提供资金,为亚马逊和其它公司到2040年实现净零排放提供支持,初始资金为20亿美元。例如,2024年投资了Molg、Paebbl和14Trees等初创公司,以加速解决电子垃圾、碳储存和低碳建筑问题。CPF也可以看作是气候宣言的配套资金池。
🔘 2020年,亚马逊发起气候承诺友好计划(Climate Pledge Friendly,CPF),通过气候友好认证(包括碳足迹认证等)的商家即可获得亚马逊官方免费流量扶持、专区展示等优势,相关商品会显示“Climate Pledge Friendly”标签。亚马逊希望借此帮助消费者发现和购买更具可持续性的商品,同时引导商家提升环境表现。目前,亚马逊已上架超140万种CPF产品。
CPF标签,图源:亚马逊官网
亚马逊此举意在通过消费者侧的绿色偏好传导,倒逼供应商升级生态设计与绿色生产。
🔘 2024年,亚马逊正式推出可持续发展交易(Sustainability Exchange)平台,服务对象主要是亚马逊的核心供应商,以及参与《气候宣言》的签署企业。通过集中化的知识与工具平台,支持供应商实现亚马逊的气候目标和范围3减排要求。
图源:https://exchange.aboutamazon.com/
🔘2025年,亚马逊推出碳信用服务,该服务通过Sustainable Exchange平台向供应商、商业客户和《气候宣言》的签署方出售高质量碳信用额度。但是购买方需满足下图三个条件方能参与,包括定期测量和公开报告碳足迹等。
图源:https://exchange.aboutamazon.com/credits
目前,亚马逊已经确定了占范围3排放量50%的高排放供应商,并推动关键供应商们采取脱碳行动——例如设定可信的目标、测算和分享进展以及积极采取措施减少排放。这些供应商分布在许多行业,包括运输、建筑、IT硬件和设备,以及产品和包装。
亚马逊通过搭建一套自上而下的“帮扶系统”,无论是资金还是技术,亦或是高质量的碳信用,从碳排放源头到碳抵消终点,与供应商协同减碳。其中,亚马逊为激励供应商绿色生产并取得相关认证,提供流量扶持等福利;通过设置“准入条件”鼓励供应商算碳、管碳、降碳等措施都值得各行业链主企业学习。
“十亿吨减排”计划为锚点,推动价值链减排
基于零售业的大多数碳排放存在于产品供应链中,而非商店和配送环节的洞察,2017年,沃尔玛全球总部正式启动“十亿吨减排”(Project Gigaton)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通过供应链协作在全球价值链中减少十亿吨碳排放,最初聚焦于能源、农业、废弃物、包装、森林与产品设计六大领域,后调整至能源、自然、废弃物、包装、运输以及产品使用与设计。
供应商参与Project Gigaton的流程,图源:沃尔玛官网
2024年,在供应商伙伴的积极参与下,沃尔玛较原定时间提前6年完成了“十亿吨减排”目标,并将继续携手更多供应商推进减排行动。
目前,已经有6800+供应商参与该项目,参与的供应商需要设置SMART目标并报告年度进展,每年沃尔玛会根据供应商的减排表现授予“减排大师(Giga guru)”和“火花变革(Sparking Change)”的称号并在供应商大会中进行表彰。
参与Project Gigaton的部分供应商名单,图源:沃尔玛官网
值得注意的是,要想获得“减排大师”和“火花变革”的称号,供应商均需设置范围1&2的绝对减排目标(这项数据会直接影响沃尔玛的范围3),“减排大师”还需满足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的要求。
“减排大师”和“火花变革”供应商需要达成的要求,图源:沃尔玛官网
沃尔玛旗下山姆会员店在可持续领域也有许多创新举措,比如2025年6月,山姆“大胆开撕”,上线自有品牌Member's Mark首款无标签PET瓶包装的饮用天然水,预计全年可减少塑料使用量超过34吨,相当于减少约2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山姆无标签PET瓶饮用水,图源:沃尔玛官网
技术+平台赋能,驱动生态圈的范围3+减排
阿里巴巴的可持续发展生态体系涵盖了消费者、商家、品牌、零售商、第三方服务提供商、战略合作伙伴及其他企业。通过数字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阿里巴巴希望充分发挥平台在推动全社会低碳转型中的作用。
因此,除了执行运营和价值链减排外,阿里巴巴提出了“范围3+”的避免排放目标,致力于带动和赋能平台生态减排,并承诺在2021年到2035年的15年间,带动和赋能生态累计减排15亿吨。
阿里巴巴范围3+的八大减排路径,图源:阿里巴巴2025 ESG报告
以高德地图为例,平台推行“绿色出行碳普惠计划”,截至2025年3月31日,该计划已覆盖34个城市,累计带动超5,420万用户低碳出行。2025财年,高德带动用户减排159.3万吨。
以淘宝天猫为例,平台持续推动低碳商品标准,让更多的低碳商品被识别和曝光,2025财年带动减排1,623.9万吨。
2025财年,阿里巴巴范围3+实现减排5920.8万吨,这些减排量不会用来抵消自身排放,并在披露时与自身运营及价值链排放明确区分。
PART.04 中国供应商应如何打造绿色优势、抢抓绿色机遇?
供应链是商超的生命线,也是零售行业碳减排的主战场。尽管从亚马逊、沃尔玛等零售巨头披露的数据来看,其碳排放强度(如每百万营收的碳排放量)在不断降低,但排放总量并不总是保持下降趋势。
亚马逊碳排放量和排放强度数据,图源:亚马逊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一方面,在自身运营层面,能源结构转型和节能低碳排设施设备更新需要资金投入和时间周期,不过许多头部企业在这方面已经做的不错,比如亚马逊全球运营已经实现了100%可再生电力占比。另一方面,占大头的范围3——供应链碳减排难度更大,无论是建立需管理海量数据的供应商碳减排系统,还是驱动供应商落实减排都需要成本和时间投入。
零售巨头企业通过资金+技术支持、流量扶持、政策激励、准入要求等推动和限制措施来带动供应商减排的工作进展已见雏形,经过近几年的减碳教育,大部分供应商已经对「碳」有了清晰认知,并开始为了打造低碳供应商优势付诸行动。
这些零售巨头在中国拥有数量庞大的供应商,供应商们又应如何参与其中并打造竞争优势?
一、中国供应商可以积极参与零售链主企业的供应商减排计划,并落实设定碳目标、定期报告减排进展等相关要求。
二、夯实自身碳数据底座,摸清“碳家底”并保障数据透明度和可信度,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找准减排关键环节,落实降碳措施。不断提升可再生电力占比,降低范围2碳排放。
三、为缓解低碳转型压力,可申请等绿色金融支持,如与碳足迹挂钩的绿色贷款。
四、将生态设计理念贯穿产品生命周期,通过不断升级产品设计、布局循环经济等措施,降低产品碳足迹,提升产品的绿色竞争力,从而打造供应商优势。
在绿色发展浪潮下,供应链上的每家企业都被推到绿色竞争新起点上,中国供应商应抓准黄金转型周期,落实低碳战略,抢抓绿色优势,成为国际国内零售链主企业的“首选供应商”。
参考:
[1] https://corporate.walmart.com/purpose/esgreport/environmental/climate-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