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初举办的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泰和新材”)重磅发布了国内首款碳中和工服——男式防水防风软壳外套(型号:TAYHO-M-05),交出了泰和新材在环保工服领域的创新解决方案。
泰和新材在第三届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上发布国内首款碳中和工服
该产品在碳衡科技的帮助下取得了第三方机构SGS的碳中和认证。目前,泰和新材已将该产品的碳信息提报至“国际纺织服装双碳信息披露平台”,以数字化的手段完成产品碳足迹的溯源,让产品碳信息“触手可及”。
我们有幸采访到了泰和新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杜玉春,从这款碳中和工服切入,讲述泰和新材以客户需求出发、丰富产品绿色基因的初衷与路径,以及未来泰和新材要在可持续发展之路上达成的愿景。
新成果:打造绿色低碳工服新样板
据市场研究机构的报告,2023年中国制服和工作服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人民币,并有望在未来几年内继续保持上升趋势。随着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以及消费者对品质、品牌和个性化需求的提高,工服市场不断扩大,存在迫切转型升级的需求。
由此,泰和新材的全国首款碳中和工服应运而生。该产品汇聚了低碳材料、节能技术以及回收再利用等环保特性,旨在为集团消费客户提供环保与时尚相结合的高端商务工服,助力企业积极承担绿色转型的社会责任。
据了解,这款碳中和工服是泰和新材在纺织服装业绿色转型方向的最新成果代表:
在生产技术上,该产品使用再生涤纶纱线,并采用了节能的无水染色技术。
在生产环节中,该产品由泰和新材“绿色灯塔工厂”制造,大大降低了生产环节产生的碳排放。
在回收机制上,产品在设计初期就考虑了回收可行性并建立相关机制,给予消费者回收复购折扣。回收后的成衣可通过化学法重新制成再生纱线,让一件衣服“永续再生”,实现“从摇篮到摇篮”的最高可持续环保理念。
“泰和新材一直致力于提供绿色低碳环保服装解决方案,”在采访中,杜玉春说,“这款工服实现了碳中和,并获得了权威第三方的认证,其碳足迹信息在‘国际纺织服装双碳信息披露平台’上进行了透明化披露。这些举措保障了合规性、可靠性,以及消费者的知情权。
多环节:技术创新绿色纺织未来
纺织服装行业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传统产业之一,也是全球碳排放的重要来源。根据行业能源消费数据计算,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年排放量大约在2.3亿吨左右[1]。行业绿色转型已经迫在眉睫。
作为中国高性能纤维领域的领军企业,泰和新材深知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绿色生产力,积极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纺织服装领域,泰和新材依托科技创新,在“绿色设计”“绿色材料”“绿色技术”“绿色制造”等纺织流程全环节发力,助推纺织服装行业的绿色转型。
针对印染环节,泰和新材全球首创Ecody®节水型绿色印染技术,并基于该技术在2023年建成4万吨级Ecody®产业化项目,打造了全球印染行业首个“绿色灯塔工厂”,标志着Ecody®技术从实验室走向规模化应用。工厂涵盖纤维、纱线、面料到成衣的全流程绿色加工,为行业提供了可复制的低碳生产范式。
泰和新材于全球率先推出Ecody®节水型绿色印染技术,图源:泰和新材产品页
除此之外,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也是纺织服装业节约资源、减污降碳的重要举措,对于产业绿色转型有着重要意义,是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内容。
我国是全球第一纺织大国,纺织纤维加工总量占全球的50%以上,这些废旧衣物纺织品都可以通过回收、处理、加工,成为再生资源。在国家层面,相关部门就废旧纺织品的循环利用发布指导性文件。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的实施意见》(发改环资〔2022〕526号)明确目标:到2025年,废旧纺织品循环利用率达到25%,废旧纺织品再生纤维产量达到200万吨;到2030年,循环利用率达到30%,再生纤维产量达到300万吨。
作为新材料领域的开拓者,泰和新材建设了全球领先的化学纤维再生示范项目,投产再生氨纶、再生对位芳纶、再生间位芳纶等装置,实现从材料到材料的再生循环利用,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泰和智慧”。
泰和新材投产再生氨纶等装置,图源:泰和新材产品页
“创新引领美好生活”,是泰和新材始终坚持的企业使命,驱使着这个高性能纤维行业领军企业不断前行,发布了国内首款碳中和工服,以绿色创新引领纺织服装业低碳发展。
“通过持续创新和高效运营,泰和新材在保障经济效益的同时,积极响应国家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及新时代产业发展要求,最大程度降低环境成本,为客户提供绿色环保的高性能纤维产品,推动行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的共赢。”杜玉春总结道,“面向未来,我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更开放的姿态,在环境、社会、治理三大维度持续深耕,让企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同频共振。”
参考资料:
1. 独行者速众行者远,中国双碳目标引领纺织服装企业在前行https://www.cntac.org.cn/zixun/hangye/202309/t20230922_4327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