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助力企业把握国际绿色贸易政策动向、化挑战为机遇、探索绿色供应链发展路径,2025年7月31日,“深化链接全球资源 共建绿色贸易新生态”绿色贸易沙龙于宝山区南大数智中心成功举办。本次活动在上海市宝山区商务委员会指导下,由上海市宝山区南大地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办公室主办,上海碳衡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南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承办。南大指挥部副总指挥、南大开发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鹏,宝山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何超等领导出席活动。
丹麦工业联合会可持续发展总监Heidi Berg、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绿色供应链总监丁杉杉和碳衡科技CEO黄彦翔对绿色贸易和环境信息披露最新政策趋势进行了深度解读以及实践分享,欧莱雅北亚运营部可持续发展采购总监宗磬和瑞浦兰钧ESG办公室总经理、总裁办副总徐寄烈分享了其可持续发展及绿色供应链实践,供应链中上游、链主等多生态位企业在主题圆桌论坛上,分享并探讨了绿色贸易与供应链建设经验和发展趋势。
来自各行各业的绿色低碳供应链链主企业联盟企业、重点外贸企业、相关行业协会、专业机构代表、专家学者及新闻媒体记者等嘉宾参与活动。南大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龚建华担任主持人。
活动伊始,宝山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何超致欢迎辞。他表示,作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和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宝山区已形成链主企业、链上企业与绿色服务企业等各类型企业集聚的绿色低碳生态。未来,宝山区将高质量推动绿色贸易发展工作,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绿色营商环境和更多的绿色贸易发展场景,宝山区欢迎各类关心关注绿色发展的链主企业和服务机构在宝山集聚,不断完善和丰富一站式绿色贸易生态圈,落地更多绿色低碳与绿色贸易相关业务,共享新时代可持续发展机遇。
宝山区商务委员会副主任何超
重磅分享
丹麦工业联合会可持续发展总监Heidi Berg以“欧洲绿色贸易政策最新趋势与产业影响”为主题发表演讲。在应对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话题的当下,中国企业向欧洲出海时将不可避免直面多重绿色政策要求。作为丹麦最大的行业组织,丹麦工业联合会(DI)致力于为丹麦企业的发展提供最佳营商环境,如推广绿色发展理念及最新政策,帮助企业了解和应对全球绿色法规要求。她介绍了目前欧盟主要的ESG法规,比如企业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CSRD)、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以及可持续产品生态设计法规(ESPR)等法规的内容和要求。在绿色法规要求下,无论规模大小,中国企业在向欧洲出海的过程中都需要进行企业或产品层级的可持续性信息披露,在碳数据方面,范围三数据则是最大的难点。随后她分享了DI成员企业乐高和DSV的减碳实践案例。最后,Heidi Berg表示期待更多企业共同参与全球可持续发展进程,在低碳转型的过程中寻找新的竞争点。
丹麦工业联合会可持续发展总监Heidi Berg
欧莱雅北亚运营部可持续发展采购总监宗磬分享了集团的碳目标以及供应链碳管理实践。欧莱雅集团设立了2050净零排放目标,在2020年启动了“欧莱雅,为明天”计划,并在今年根据实际进展进行了目标更新。欧莱雅的范围三碳排放量占总排放的99%,因此,在推进自身减排的同时,欧莱雅积极带动供应链上下游低碳转型。欧莱雅制定了“可持续采购战略”,构建了严格的供应商评估体系,并鼓励供应商进行SBTi认证。目前,欧莱雅北亚地区超过80%的供应商已获得了CDP的B级以上评级,标志着集团对供应商的整体碳管理趋于成熟。在要求供应商设定碳目标的同时,欧莱雅也会为供应商提供相应支持,比如实施“一对一”的减碳帮扶。此外,欧莱雅还会邀请供应商参加集团组织的绿色奖项评比,通过正向激励引导更多的供应商加入减碳计划。宗磬还表示,欧莱雅期待供应商能主动开展可持续低碳创新,探索技术和成本层面新的可行性。
欧莱雅北亚运营部可持续发展采购总监宗磬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绿色供应链总监丁杉杉以“全球环境信息透明化趋势及企业责任”为主题发表演讲。她首先介绍了全球环境披露趋势,并表示近年来全球碳信息披露规则趋严。在中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开始迈入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时代。沪深北交易所近期密集出台新规,也显示出A股和H股的可持续发展信息披露开始对标国际规则。丁杉杉建议,企业应该更主动开展环境信息披露工作。以碳数据为例,全球多个主要市场都提出产品碳足迹披露的要求。无论品牌还是供应商,都应该从了解国内外新规开始,提升核算能力,并依据进口国或客户的要求开展碳足迹信息披露,提升绿色竞争力。在这个过程中,链主企业应起到带动作用,供应商也应自发做好碳管理工作。最后,丁杉杉也呼吁政府主管部门、金融机构、基金会、研究机构及消费者等利益相关方的共同参与,助力全球环境向好发展。
公众环境研究中心(IPE)绿色供应链总监丁杉杉
碳衡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黄彦翔以“数字化赋能绿色贸易实践:从碳核算到数据管理”为主题,通过一系列实操经验分享了客户企业的绿色案例。在国内外绿色政策持续驱动各行业供应链降碳的趋势下,碳衡科技利用AI、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服务小鹏汽车、Sony、德力西等头部客户,协助链主企业打通供应链上下游碳数据壁垒,并通过数字化工具赋能上游供应商企业管理碳足迹、满足下游采购与出口合规要求。黄彦翔表示,碳衡科技将在政府、机构等多方支持下,为链主企业与上下游供应商提供更多交流平台,促进协同合作,共同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助推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碳衡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EO黄彦翔
瑞浦兰钧ESG办公室总经理、总裁办副总徐寄烈分享了瑞浦兰钧的ESG规划与实践。当前瑞浦兰钧正面临多重挑战:一方面,以欧盟《电池与废电池法规》为代表的新兴国际绿色法规要求日益严格,出口挑战升级;另一方面,国内部分中小企业对ESG议题关注不足,供应链碳数据管理难度大。为应对上述挑战,瑞浦兰钧已构建由董事会直接管理的ESG治理架构,并全面推进全球六大生产基地的零碳转型,推动打造绿色工厂和零碳工厂。同时,公司积极布局供应链溯源体系,强化供应商尽职调查管理。在拓展欧盟等海外市场方面,瑞浦兰钧已加入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全球电池联盟(Global Battery Alliance,GBA),与各方协同助力电池行业绿色发展,并以此为契机,推动供应链上下游协同减碳。
瑞浦兰钧ESG办公室总经理、总裁办副总徐寄烈
圆桌论坛
圆桌1| 绿色供应链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在“绿色贸易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圆桌环节,来自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代表分别从原材料、中间材料、终端产品等视角出发,分享了全球绿色贸易挑战下不同生态位企业的应对策略,并探讨了上下游协同转型的新思路。
彭博绿金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佟欣时作为圆桌讨论主持人向嘉宾们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彭博绿金,随后与嘉宾们展开精彩讨论。
欧莱雅北亚运营部可持续发展采购总监宗磬
欧莱雅北亚运营部可持续发展采购总监宗磬在此前演讲的基础上,进一步详细介绍了欧莱雅推动供应商绿色转型的经验,同时也对供应链企业提出了更高的绿色期待。她表示,在过去是由如欧莱雅这样的链主企业向供应商提出低碳要求,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供应商正积极地自主规划减碳目标,这正是欧莱雅希望看到的情景。未来,欧莱雅希望供应商伙伴也能更进一步带动他们的上下游共同低碳转型,深化供应链降碳,这也将帮助他们获得更多商业合作机会。
杭州神彩新材料实业销售副总经理权德敏
杭州神彩新材料实业销售副总经理权德敏分享了作为包装企业的可持续实践。在链主企业对绿色环保包装的需求不断提高的当下,为平衡可持续要求与成本,神彩成立了绿色解决方案小组,聚焦环保低碳新型材料研发。同时通过加强碳足迹管理和溯源,来满足链主企业的可持续采购需求。在未来,神彩将通过绿色技术研发与碳数据披露,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可持续解决方案。
古德创意中心总经理、KAFFTEC咖法品牌主理人汪昱彤
古德创意中心总经理、KAFFTEC咖法品牌主理人汪昱彤介绍了企业将可持续理念嵌入品牌创意与产品设计的绿色发展路径。作为欧莱雅10余年的长期合作供应商,古德分享了其不断“绿色升级”并获评欧莱雅优秀供应商企业的经验。公司从2020年启动CDP评级,并在今年提升至A级,企业碳盘查与碳数据披露方面的工作也在稳步推进中。在材料循环利用和创新方面,2019年,古德从0-1孵化品牌KAFFTEC咖法,聚焦咖啡渣等生物基废弃物,创新研发生物基材料、可回收材料等新型环保材料。汪昱彤坦言,绿色转型是一个长期且大投入的工作,因此越早开展越好。未来,古德将继续探索把可持续材料融入产品设计的解决方案,努力达成商业和低碳的平衡。
肆芃科技董事长助理、副总裁袁子鹏
肆芃科技董事长助理、副总裁袁子鹏表示,基于合成生物学的高性能生物基材料具有多重优势。作为上游供应商,肆芃科技始终从“供给侧/需求侧”两端入手开展生物基材料研发生产:在供给侧,肆芃科技致力于降低生物基材料的生产成本和碳排放,从而减少下游企业的材料成本和原材料碳足迹,并通过技术创新降低原材料再加工过程的碳排放;在需求侧,肆芃科技始终思考产品能为客户、客户的下游及终端消费者带来的价值,不断拓展生物基材料的功能价值与商业价值。最后袁子鹏呼吁产业链上下游携手共创绿色解决方案,他表示这需要政府部门的支持、资本市场的认可以及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圆桌2|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共建
在“行业绿色供应链的共建”圆桌环节,来自工业制造业、消费品、物流企业与可持续传播平台的嘉宾齐聚一堂,分享各行业的绿色供应链建设路径和绿色传播方案。
舍弗勒中国区工业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爱萍
舍弗勒中国区工业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爱萍从链主与供应商的双重视角,分享了公司协同产业链上下游绿色转型的实践。她指出,供应链转型的核心挑战在于实现低碳目标与业务发展的深度融合,关键在于以产品思维重塑供应链管理,为客户创造新价值。她分享了舍弗勒中国持续将总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本土化并向总部分享中国本土经验的历程。此外,王爱萍还介绍了舍弗勒的碳数据管理举措:公司整合全球和本土供应商数据构建碳排放数据库;针对下游跨行业客户差异化的碳数据要求,提供针对性的碳数据共享方案;积极推进第三方认证等。最后,她倡议和各行业链主企业共建统一的碳披露平台与标准,以促进碳数据的高效、安全流通与共享。
可持续传播平台续集创始人陈美婷
可持续传播平台续集创始人陈美婷分享了可持续传播领域的经验。陈美婷认为,“任何类型的企业做可持续传播都必须具备品牌思维”。尽管各行业情况各异,但要讲好可持续故事有三点是共通的:一是确保真实性,杜绝“漂绿”;二是以易于理解的方式方法去触达消费者,同时找准受众群体做有针对性传播;三是可以联合供应链上下游共创可持续故事,通过多维度视角呈现,增强受众对产品的信任度。
行家(中国)新零售事业部副总、INUK品牌可持续发展官林筠
行家(中国)新零售事业部副总、INUK品牌可持续发展官林筠则立足旅行用品行业,剖析了绿色低碳与产品功能的矛盾点和平衡方式。一直以来,行家秉持长期主义视角探索绿色解决方案,构建“可持续生产-消费-全产品生命周期”循环体系:在材料创新层面,实现再生材料性能升级,并在加强回收材料应用的同时保障行李箱的稳定性与耐用性;在设计层面,采用模组化设计(如可拆卸拉杆、滚轮)便于用户维修,通过“以修代买”的方式降低碳排放,同时也加强了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最后,林筠呼吁各行业公司共同践行可持续生产,共创美好社会。
上海携赁物流设备市场部负责人臧琛轶
上海携赁物流设备市场部负责人臧琛轶表示,携赁物流的循环载具均属于可降解再生的材料,在产品设计上独具匠心,采用可折叠的榫卯结构设计显著提高了返空比,充分利用运输空间,减少了车辆运输次数,有效降低成本和碳排放量。服务模式上“以租代售”,避免闲置减少了仓储运营成本。依托覆盖全国109个城市的运营网络、54个运营中心,年循环载具使用量已突破1000万次。每件共享载具都植入RFID芯片赋予“数字身份证”,通过自研数智化平台实现供应链透明化,实现同/跨区域、多节点、多客户的包装调拨以匹配供需,优化运输路线,从而缩短运输距离,降低运输成本和碳排放量。未来,携赁物流将把在汽车领域的成熟共享模式快速复制到新能源、家电、快消等行业,有效帮助客户提升供应链效率并降低碳排放。
全球可持续发展时代已然来临。面对绿色贸易新格局下的机遇与挑战,政府、链主企业、链上企业与各类组织机构同心聚力,以开放之姿拥抱变革,共同开辟可持续供应链的崭新篇章,携手共绘绿色发展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