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跳到内容

港股上市物流企业ESG报告盘点,绿色运输与包装成为降碳关键环节

近年来,中国快递行业蓬勃发展,成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基础设施。然而,快递行业也直接面临着气候变化的威胁——低温寒潮、高温热浪、暴雨灾害等频发的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快递全链条的稳定运行形成挑战。快递行业迫切需要科学充分认识气候变化及相关风险,并寻找和落实有效的气候适应行动[1]。

根据中国香港交易所发布的《气候信息披露指引》,从2025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将被强制披露温室气体排放、财务影响、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在这一背景下,港股上市物流快递企业京东物流、顺丰控股、极兔速递、中通快递、圆通速递充分认识到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将气候相关风险管理纳入公司治理框架;采用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委员会建议的框架,全面识别及评估气候相关风险。

我们梳理了京东物流顺丰控股极兔速递中通快递圆通速递这些大型港股上市快递物流企业的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力图呈现快递物流行业的绿色转型最新进展。


01.港股上市快递物流企业2024年降碳成果盘点

2024年,京东物流、顺丰控股、极兔速递、中通快递、圆通速递这些大型港股上市快递物流企业取得了显著的降碳成果,并推出了一系列降碳计划。

京东物流 

🟢 碳减排成果

🔹 绿色仓储:

  • 已有10个仓库获得“绿色仓库”标识;

  • 园区、仓库、分拣中心铺设光伏屋顶总装机量达139.22兆瓦,全年光伏使用量61,143.92兆瓦时,减少碳排放50,902吨。

🔹 绿色运输:

  • 公路运力自营新能源车超过1万辆;

  • 在行业内首家规模化投用氢能源卡车,氢能车辆运输路线共计64条,每年降低柴油使用量约60万升,减少碳排放近1,000吨;

  • 推广基于算法模型的“公转铁”解决方案,显著降低物流运输过程的碳排放。

🔹 绿色包装:

  • 全面推广X系列纸箱,实现单个纸箱原材料用量降低5%~25%,年度减少碳排放12,164吨;

  • 开发并投入了X系列防水袋,减少原材料约20%,年度减少碳排放6,845吨;

  • 已投入96万个循环箱,累计使用次数超8,545万次,年度减少碳排放72,520吨;

  • 推广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超2,000万个,减少二次包装超过10亿个。

🔹 构建绿色供应链生态

  • 推出行业首个全类别碳管理SaaS平台--京碳惠(SCEMP),并成功获得全球首个物流运输即时配送ISO14068碳中和证书

  • 京碳惠已经服务全球品牌超过100个,开通碳账户超过6万个,累计计算运单超过4,000万张。

🟢 碳减排计划

🔻 第一阶段减排计划(2023年-2030年):

  • 淘汰R22制冷剂;进行仓储智慧效能管理;

  • 试点/推广光伏绿电、氢能、生物质柴油等能源;

  • 推广西安“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碳中和”经验;

  • 试点/采用氢能重卡、换电、公转铁、优化运输方式;

  • 推广青流计划、研发新型可循环包装材料、推广包装循环利用;

  • 推广供应链碳管理平台,携手一体化供应链减碳。

🔻 第二阶段减排计划(2030年-2050年):

  • 推广“碳中和”物流园区;

  • 研发/试点/推广园区充换电基础设施、光储充一体化;

  • 试点/应用/推广氢能重卡、氨动力货车、生物质燃料货车;

  • 购买绿电/绿证和各类碳信用;携手一体化供应链减碳。

顺丰控股 

🟢 碳减排成果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达2,972,306吨二氧化碳当量。

  •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2024年为41.2吨二氧化碳当量/百万营收,较2023年下降9.5%。

  • 单票快件碳足迹从807.0降至709.9克二氧化碳当量/件,2024年较2023年下降12.0%。

  • 光伏发电总量从18,339增至70,000兆瓦时,2024年较2023年上升282%,相当于减排38,846吨二氧化碳当量。

  • 通过绿色运输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374,469增至479,327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较2023年上升28%。

  • 通过绿色包装减少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从541,090增至664,184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较2023年上升23%。

  • 通过科技创新减少温室气体1,785,121吨二氧化碳当量,2024年较2023年上升75%。

  • 顺新晖湖北物流中心通过了首阶段碳中和认证。

  • 碳中和林种植:在河北、四川实地种植超10,000亩碳中和林,累计植树超100万棵,预计在未来生长进程中可吸收二氧化碳20余万吨。

🟢 碳减排计划

  • 在2030年实现自身碳效率较2021年提升55%,每个快件包裹的碳足迹较2021年降低70%。

  • 力争在2050年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

极兔速递 

🟢 碳减排成果

  • 在中国累计投入了1,327台液化天然气(LNG)清洁能源车辆,有效降低自有车辆所运输包裹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近4%。

  • 绿色包装方面,截至2024年底,在中国十余个省市投放373.71万个全降解防水袋,共使用45毫米可降解胶带34.4万卷。

  • 在东南亚与新市场逐步推行循环中转袋的使用,全年共新增投放79.9万个,同比增长80.7%,累计使用次数超2,762万次。

  • 设置包装回收装置,减少包装对于环境的影响,全网电子面单使用率达100%、瘦身胶带封装比例达100%,循环中转袋使用率达95%。

🟢 碳减排计划

制定“3R”减碳行动策略,以绿色物流为核心,系统推进减碳行动:

  • Reduce(减少能耗与碳排放),通过优化运输路线、推广新能源车辆、提升仓储设施能源效率等措施,降低能源消耗,减少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耗所产生的碳排放;

  • Replace(推进能源结构转型),逐步采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替代传统化石燃料;

  • Resolve(探索碳捕捉与碳抵消),探索碳捕捉技术和碳抵消机制机遇,以实现碳中和目标。

中通快递 

🟢 碳减排成果

  • 推广新能源车辆:截至2024年底,自有干线运输车辆超10,000辆,其中约9,400辆为高运力甩挂车,占比约94%,通过使用高运力甩挂车,提高运输效率,减少能源消耗,进而降低碳排放。

  • 推广可降解包装与循环中转袋:截止2024年底,投入887万个循环袋,累计投入5,343万个循环袋。同时,开展绿色包装相关培训,推广电商快件原装直发等,减少包装材料使用,降低包装废弃物的碳排放。

🟢 碳减排计划

  • 承诺到2028年单票碳排放强度减少20%,并将气候变化管理纳入董事会绩效评估。

圆通速递 

🟢 碳减排成果

  •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2024年为210.1吨二氧化碳当量,相比2023年的245.7吨有所减少。

  • 范围1直接排放:2024年为25.0吨,较2023年的40.0吨有所降低。

  • 范围2间接排放:2024年为115.8吨,比2023年的118.7吨略有减少。

  • 范围3其他间接排放:2024年为69.3吨,低于2023年的87.0吨。

  • 2024年,圆通单票快件碳排放强度较2023年降低了4.70%。

🟢 碳减排计划

  • 计划在“接收-运输-中转-派送”环节通过清洁能源、低碳运输和绿色包装实现15%的减排目标。

京东物流:发起“气候与低碳转型伙伴倡议”推动产业链降碳

值得关注的是,京东物流在2024年发起了“气候与低碳转型伙伴倡议”,致力于通过跨行业协作促进物流全产业链绿色转型。

此外,京东物流在2024年获得了全球首个物流运输即时配送ISO14068碳中和证书。

  • 供应链物流全链路科学减碳路径

目前,京东物流设置了明确的减碳目标与实践路径:到2030年,京东物流可再生电力的年采购量相较2019年将增加100%,范围1、2、3的碳排放总量将减少50%。

此外,京东物流还将推动50%的上游供应商逐步承诺设定科学碳目标。

  • 气候与低碳转型伙伴倡议:跨行业协作推动产业链绿色升级

2024年9月23日,京东物流携手迪卡侬物流中国蒙牛集团等知名企业,以及中华环保联合会、CDP等机构组织,在交通运输部中国国际可持续交通创新和知识中心的见证和支持下,正式发起“气候与低碳转型伙伴倡议”。

气候与低碳转型伙伴倡议”旨在通过跨行业协作机制,加速全产业链绿色升级,推动各行业及价值链的可持续转型。

该倡议提出,秉持“共生、共进、共益”的核心理念,推动零售、能源、交通、物流和食品等行业深度协同,将可持续性融入各行业及产品的全生命周期,全面关注价值链生态系统,实施科学减排策略。

通过这一倡议,不同领域的企业和组织得以共同站在全球气候行动的前沿,致力于跨行业、跨领域的深度合作,其核心在于跨行业的协同合作,形成推动绿色发展的强大合力[2]。

  • 获得快递即时配送物流服务的碳中和证书

2024年9月,京东物流获得必维集团依据ISO14068颁发的碳中和证书,这也是全球首个快递即时配送物流服务的碳中和证书。在这一案例中,京东物流为某全球知名科技企业提供在中国的即时配送服务,并基于此进行供应链碳足迹追踪,通过数据分析精准实施减碳技术。此外,京东物流还承诺实现从2023年至2050年净零排放目标,协助该企业成功实现了即时零售创新商业模式下的“碳排放脱钩”。

顺丰控股:2050年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

目前,顺丰控股设置了2050年实现价值链净零排放的目标,并于2023年提交了SBTi目标。此外,顺丰发布了《碳目标白皮书2021》,提出到2030年实现自身碳效率提升55%,并使每个快件包裹的碳足迹降低70%的目标。

  • 中通快递:单件快递碳排放量下降了15%

近3年来,中通快递的范围1、2、3碳排放均呈现上升趋势,但是温室气体排放密度从2023年的507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人民币,下降到了2024年的474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人民币,下降了6.5%;单件快递碳排放量从2022年的0.073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件快递,下降到了2024年的0.062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件快递,下降了15.1%

温室气体排放

单位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范围1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132

140

150

范围2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32

39

41

范围3(包括透明胶带、面单等)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13

15

19

温室气体排放总量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177

195

210

温室气体排放密度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万元人民币

501

507

474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件快递

0.073

0.064

0.062


顺丰、京东物流、极兔速递范围3碳排放占50%以上

企业

2024年范围3碳排放

(万吨CO₂e)

范围三占比

2024年排放总量

(万吨CO₂e)

顺丰控股

788

63%

1245

京东物流

683

69%

997

极兔速递

144

54%

267

中通快递

19(仅包括透明胶带、面单等)

9%

209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香港联合交易所(HKEX)依循国际可持续发展标准委员会(ISSB)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S2标准,要求上市公司从2025年开始披露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对于大公司,范围3排放数据将从2026年起强制披露。

在这一背景下,京东物流、顺丰控股、极兔速递、中通快递、圆通速递这些大型港股上市快递物流企业对范围3数据等的披露将更加迫切

02.从运输和包装关键环节开启物流全价值链降碳

政策推动下,快递物流行业将逐步构建起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

2025年4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国家外汇局、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印发《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进一步提升跨境金融服务便利化行动方案》,其中提出运用区块链技术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发挥重点产业链链主企业作用,通过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实现订单、物流仓储等关键环节信息上链,开展碳足迹认证试点,逐步构建绿色低碳供应链体系。

具体来看,快递物流产业链减碳的关键环节在于运输和包装。

根据绿色和平组织发布的《中国快递行业的碳排放》报告,2022年运输环节产生的碳排放占据快递行业碳排放总量的62.7%,近3500万吨;包装产生的碳排放占我国快递行业碳排放总量的30.8%,达到1714万吨。

图源:绿色和平组织

为推动我国快递业绿色转型,国家和地方政府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门联合发布了《深入推进快递包装绿色转型行动方案》,明确了“到2025年快递包装绿色标准体系全面建立”的目标,提出要加大力度推进快递包装减量化、推广可循环快递包装等措施,从而减少快递包装材料的消耗,降低碳排放。

2024年,交通运输部公布了新修订的《快递市场管理办法》。这一政策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强调经营快递业务的企业加强包装操作规范,在设计、生产、销售、使用等环节全链条推进快递包装绿色化,推广应用可循环、易回收、可降解的快递包装。

京东物流:2024年在包装环节实现碳减排超12万吨

近年来,京东围绕减量、复用、回收、降解等方向持续探索绿色包装,2024年,投放减量化的X系列纸箱8.6亿个,投放循环保温箱96万个,二次纸箱回收再用次数超过2.9亿次。2024年,京东在包装环节实现碳减排超12万吨,减排效果相当于节约了北京所有家庭(约800万户)5天的用电。

在绿色包装方面,京东物流全面推广X系列纸箱,实现单个纸箱原材料用量降低5%~25%,2024年度减少碳排放12,164吨;通过开发并投入了X系列防水袋,减少原材料约20%,2024年实现减少碳排放6,845吨。

京东物流X系列纸箱

2024年,京东物流已投入96万个循环箱,累计使用次数超8,545万次,年度减少碳排放72,520吨;推广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超2,000万个,减少二次包装超过10亿个。

京东物流循环箱

顺丰控股:2024年通过绿色包装减少温室气体超66万吨

2024年,顺丰通过绿色包装实现碳减排超66万吨

具体来看,2024年,顺丰累计投⼊循环包装容器1,918万个,累计循环次数超过10亿次,通过提供可循环容器累计服务客户43万家,贡献碳减排量约47.2万吨;通过包装减量化措施,减少原纸使用约4.2万吨,减少塑料使用约15.5万吨,实现碳减排约19.2万吨

顺丰循环包装容器

  • 精细化碳足迹管理:深度赋能产业链上下游低碳转型

顺丰自2021年正式发布碳目标白皮书以来,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体化绿色低碳供应链服务能力,通过产业链全环节的碳排放管理,减少温室气体对环境的影响。

顺丰自主研发了行业首个全链路物流碳足迹管理平台——“丰和可持续发展平台”(以下简称“丰和平台”),整合公司碳排放与碳减排数据,覆盖包装、运输、中转、派送等多个环节。

2024年,顺丰将精细化碳管理能力赋能至产业链上下游,推出丰和SaaS服务,助力客户实现供应链物流运输、场地能耗、包材使用等多个场景的温室气体的量化、追踪、披露与认证。同时对平台的可视化看板、精细化碳数据报表、运输碳计算器、碳诊断及碳规划能力等多项核心功能进行全面升级。

  • 绿色航运:实现全国首例碳中和全货机航班

航空运输是交通运输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领域之一,其减排进程备受关注。可持续航空燃料(Sustainable Aviation Fuel,简称SAF)作为一种可直接使用的液体燃料替代品,与传统航空燃料相比,最高可减少85%的碳排放

2024年12月19日,顺丰航空一架加注了SAF的B737型全货机成功完成首次可持续航空燃料商业飞行,加注的国产SAF在全生命周期场景下可实现1,600千克碳排放的减少,顺丰航空也成为首个在国内航班中使用SAF进行全货机自主商业飞行的货运航空公司。此外,该航班还通过购买足额的碳信用(VCUs)抵消航空燃料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成为全国首例实现碳中和的全货机航班

顺丰航空SAF应用试飞成功

此外,2025年,顺丰基于碳管理平台,计划推出ANA(aviation neutrality acceleration)计划,帮助客户通过使用SAF减少与货运相关的碳排放;通过自主研发的区块链信用体系,解决行业关于SAF权益透明度与可追溯性痛点;通过自主研发的碳足迹核算体系,即顺丰自主研发的丰和平台,协助行业客户精准量化快递等复杂物流场景下的航空碳排放基准。

同时,顺丰通过自主研发的SAF认购平台,协助行业客户精准量化SAF认购规模;通过国家级认证机构的资质审计,签发范围3的SAF减排权益报告与明细区块链信息,便于行业客户范围3的国际披露与零碳进程。

绿色陆运:累计投放新能源车辆超40,000辆

道路运输是物流运营中的重要碳排放环节之一。为推进绿色陆运的全方位发展,顺丰持续加大新能源车辆的投放力度。

2024年,顺丰新增投入运营使用的新能源车辆近9,000台。截至2024年报告期末,顺丰累计投放的新能源车辆超40,000辆,服务范围覆盖253个城市。

极兔速递:推动全链条绿色包装,自有车辆运输包裹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近4%

2024年,极兔速递从温室气体排放管理、能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包装材料管理四大维度分别制定环境管理目标。

其中,在温室气体排放管理方面,努力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推广新能源车队及清洁能源使用;在包装材料管理方面,推进包装减量化、及可降解包装材料替代率;加大对绿色快递包装产品的采购力度,优先选择通过「绿色产品认证」的包装供应商。

2024年,极兔速递在绿色运输绿色包装领域的成果如下:

🔘 绿色运输:降低自有车辆所运输包裹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近4%

  • 新能源车辆投入:2024年在中国累计投入了1,327台液化天然气(LNG)清洁能源车辆,使中国区LNG车辆占比已达26%,有效降低自有车辆所运输包裹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近4%。

  • 运输网络优化:采用“四位一体”模式构建绿色运输网络,在越南制定了覆盖全部车型的“百公里油耗降低1升”目标。在中国对自营的干线车辆全面投入了4,401个铝制挂箱,每个铝制挂厢比传统铁制挂厢轻1.5吨,更节能环保。

  • 智能驾驶车辆:2023年10月启动智能驾驶车辆,截至2023年12月底,共计上线63台智能驾驶车辆,行驶里程达183.8万公里,有效降低油耗。

🔘 全链条绿色包装:推动快递包装“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

2024年,极兔速递要求在收件、中转、派件环节到包装回收等全链路环节,推广使用可降解包装材料、电子面单以及循环箱、循环中转袋等绿色包装,减少包装对于环境的影响。

极兔速递在推动快递包装“循环化、减量化、无害化”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 可降解包装材料:截至2024年底,极兔速递在中国十余个省市投放373.71万个全降解防水袋,共使用45毫米可降解胶带34.4万卷。

  • 循环包装推广:持续推进循环中转袋的使用,凭借在中国市场的循环中转袋使用与管理经验,逐步将此项措施扩大到全球所有业务市场,2024年开始在东南亚与新市场逐步推行循环中转袋的使用,全年共新增投放79.9万个,同比增长80.7%,累计使用次数超2,762万次。

据官方数据,极兔速递于从2021年4月开始使用循环中转袋,每使用一次可以减少169克的碳排放

中通快递:构建全链路零碳物流解决方案

中通快递是全球包裹量最大的快递企业。2024年,中通快递完成包裹量340亿件,连续九年市占率稳居行业第一,并致力于通过节能减排、循环包装与新能源应用,打造绿色、循环、低碳的快递物流体系。

2025年4月26日,中通快递集团和山西美锦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美锦能源”)在中通总部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双方将在氢燃料电池车辆推广、绿色物流体系构建、氢能产业链整合等方面开展战略合作。

在共同构建绿色物流产业生态方面,中通与美锦能源将聚焦清洁能源运力战略升级,构建全链路零碳物流解决方案;通过使用氢能源车辆、设备等,减少碳排放。

圆通速递:数字化管理系统优化碳管理

2024年,圆通开发了覆盖快递包裹全生命周期(收、转、派)的碳排放数字化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运输环节(油耗)、操作环节(用电)及包装耗材的碳排放数据,支持计算单票快件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与减排量,实现全网碳排放的可视化与精细化管理。2024年,实现了单票快件碳排放强度较2023年降低4.70%。

在推动包装减量化与循环化方面,圆通致力于推广可循环快递箱(盒)、瘦身胶带(胶带宽度由45mm减至44mm),减少过度包装和二次包装。2024年,圆通实现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达90%,转运中心瘦身胶带使用比例达100%,减少塑料膜使用面积37.3万㎡(约9.4吨)。


03.小结

2024年,港股上市物流企业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积极践行绿色物流理念,通过绿色运输、绿色包装等多举措实现降碳成果。

京东物流、顺丰控股等企业不仅在自身运营中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优化运输方式,还积极构建绿色供应链生态,推动全产业链减排。

然而,范围3碳减排仍是行业面临的挑战,凸显了全产业链协同减排的必要性。

展望未来,物流企业需持续加强绿色技术创新与应用,进一步优化运输和包装环节,提升减碳效能;强化跨行业合作,共同攻克范围3减排难题。

参考资料:

1、绿色和平组织:气候风险中的中国快递企业

2、快递杂志:京东物流跨界,发布一份重要“倡议”

3、京东物流、顺丰控股、极兔速递、中通快递、圆通速递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2023年可持续发展报告及公开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