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跳到内容

南大绿色低碳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碳衡科技与绿色先锋企业共话低碳未来

“绿色城市·智慧南大”南大绿色低碳示范区启动暨产业项目集中落地签约活动于9月25日下午举行。活动聚焦科技创新与绿色低碳两大主题,启动示范区建设、发起产业联盟设立、发布业务场景、揭牌政务服务专区、签约落地一批重点企业,并围绕绿色低碳行业发展开展主题演讲和圆桌论坛。南大绿色低碳示范区的正式启动建设,标志着南大产城融合进入新的阶段。宝山区委常委、副区长肖刚,临港集团副总裁孟祥生出席活动。


图:宝山区委常委、副区长肖刚,临港集团副总裁孟祥生共同为“南大绿色低碳示范区”启幕

作为联盟成员,碳衡科技在活动现场与合作方共同发起成立了“南大绿色低碳联盟”,并发布了“碳衡科技碳数据跨境国际绿色合规场景”助力区域构建绿色低碳政策与场景高地,为绿色低碳实践提供具体路径与技术支撑


图: 南大绿色低碳产业联盟成立,碳衡科技是联盟成员之一

在主题演讲环节,索尼中国可持续发展高级经理张萱分享了循环经济与绿色农业结合的创新实践;碳衡科技CEO黄彦翔深入解析了碳数据合规在中国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中的关键作用;品职教育CEO李斯克聚焦人才战略,解读新时代绿色人才梯队的建设与培养。此外,来自各行业的低碳先锋企业在圆桌环节也开展了精彩讨论,探索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的新路径。


01精彩主题演讲分享

主题演讲环节,索尼中国、碳衡科技、品职教育分别从循环经济实践、碳数据合规管理、绿色人才培养三个维度分享经验。


索尼中国可持续发展高级经理张萱以“循环经济与绿色农业创新实践”为主题发表演讲。索尼超90%的碳排放都来自范围3,因此,在索尼最新披露的绿色管理2030中,除了持续推进自身降碳,索尼将减碳重点放在了供应链,并首次披露了循环经济领域的数值化目标。张萱分享了索尼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两大核心实践:循环经济和绿色农业。在循环经济方面,索尼遵循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通过模块化设计延长产品寿命。她重点介绍了两种材料:阻燃再生塑料SORPLAS™,其再生塑料使用比例超过99%,以及用竹子、甘蔗和废纸制成的原生混合材料(Original Blended Materials)。通过将二者广泛应用于自身产品和包装上,索尼减少了塑料的使用,实现了高效的内部资源闭环。在农业领域,张萱分享了索尼“协生农法”技术,该技术不依赖农药、化肥和耕地,通过构建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韧性。她表示,“协生农法”已在中国和非洲等地成功实践,在中国应用于茶叶和中草药等高经济价值作物的种植,并计划于今年的中国国际进博会上首发用“协生农法”技术种植的茶叶产品。


碳衡科技CEO黄彦翔则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通过碳数据合规提升国际竞争力。首先,他向与会嘉宾分享了中国低碳转型的最新动态:“就在今天,我国宣布了新一轮国家自主贡献目标(NDC 3.0):中国全经济范围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峰值下降7%-10%,力争做得更好。为了助力我国达成双碳目标和NDC,各行业企业碳数据的精细化和合规管理迫在眉睫。”与此同时,国际上,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和数字产品护照(DPP)等政策也不断架高了中国企业出海的绿色门槛。黄彦翔认为,中国企业必须在国家明确的减排路径和国际绿色规则下坚持低碳转型,将碳数据管理从“合规成本”转化为“核心竞争力”。通过为企业搭建数字化的碳管理体系,碳衡科技不仅帮助电子产品、汽车、纺织服装等多行业链上企业满足了苹果、奔驰、LV等国际品牌链主企业的绿色供应链采购要求,还进一步将合规挑战转化为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机遇。


品职教育CEO李斯克深入分析了当前存在的巨大双碳人才缺口问题,以及企业在绿色转型中面临的人才挑战,并提出了系统性的人才培养方案。品职教育通过构建SMARC体系(战略、管理、资本、品牌、信息披露),帮助企业自上而下推动“绿色人才”升级。同时,他也强调了自下而上的力量,除了需要懂战略的管理人才,更需要大量能在采购、设计、生产等具体岗位实践低碳理念的应用型人才。李斯克表示,系统性的人才培养、让绿色理念在组织内“人人可为”,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地的根本保障。

02绿色低碳圆桌讨论

在随后的“跨行业协作,共建绿色低碳产业新生态”圆桌论坛上,来自金融、新材料、浆纸、银行等领域的低碳先行者们展开了深度对话。他们围绕绿色转型中的资金支持、技术合作、供应链协同和市场挑战等具体问题,分享了各自的实践经验,探寻如何通过跨行业协作,为绿色低碳产业的发展开辟新路径。

品职教育CEO李斯克作为圆桌论坛主持人,引导嘉宾围绕“跨行业协作建立绿色产业生态”这一核心议题展开讨论,探讨不同领域企业在绿色转型中面临的共同挑战。

彭博绿金大中华区董事总经理 佟欣时

中国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必须重视合规与风险管理。绿色金融是推动企业转型的重要杠杆,企业应善用金融工具,并关注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风险。中国企业应尽早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信息披露和风险管理体系,将绿色转型与企业增长战略相结合,并联合起来参与全球标准的讨论,实现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引领的转变。


田强环保董事长 胡喜超

在循环经济领域,通过创新的“两网融合”体系,田强环保将垃圾分类与再生资源回收相结合,并联动品牌方把回收的废弃物制成绿色再生产品,如垃圾袋、托盘等。而“碳普惠”机制可以将环保行为与居民的切身利益挂钩,通过低碳商城和惠民服务等措施激励居民参与其中,共同构建可持续的绿色社区和循环经济产业生态。


亚太森博纸板事业部市场总监 李孝琴

作为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亚太森博坚持推动产业链协同减碳。实际上,绿色转型最大的挑战在于既要实现产品的绿色属性,又要确保价格必须在消费者可承受的范围内。因此,亚太森博致力于在控制成本的同时,通过技术创新和与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合作,分解减碳目标,逐步提升产品绿色属性,最终推动整个产业链的绿色生态建设。


中国银行上海市环上大科技园支行行长 倪涛

在企业绿色转型的过程中,银行扮演的角色远不止是“资金的提供者”,更是产业生态的“连接器”和“催化剂”。中国银行上海市环上大科技园支行是整个上海市第一家碳中和网点,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除了通过绿色信贷、利率优惠和专项贴息等金融工具降低企业转型的财务成本外,银行更大的价值在于利用其广泛的客户网络,主动为已实现碳中和或拥有低碳产品的企业“牵线搭桥”——将它们推荐给有绿色采购需求的其他客户,从而把企业的“绿色投资”直接转化为“市场订单”。这一合作模式也激励更多企业开展低碳转型实践,形成“越绿色,越有竞争力,越有市场”的正向循环。

随着一系列举措的落地,南大智慧城正逐步向市民展现一个“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未来城市样板,为绿色低碳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标杆型绿色低碳服务平台,碳衡科技将持续深耕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与全链路碳中和服务,助力建设南大智慧城绿色低碳示范区,推动各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为中国NDC3.0的达成贡献绿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