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跳到内容

农药行业低碳发展研讨会于2025ACE农化展成功举办,行业巨头共探绿色转型之路

10月13-15日,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主办的2025国际农化产品展览会(AgroChemEx 2025,简称“2025ACE农化展”)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10月14日,农药行业低碳发展研讨会在展会同期召开。研讨会上,《农药原药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精异丙甲草胺原药》两项团体标准成功发布,先正达等农药行业巨头、上海灵敏包装等供应链上企业、碳衡科技和浩天律所等服务公司代表齐聚一堂,从各自视角出发探讨了农药行业低碳发展的可能性与挑战。

本次研讨会由中国农药工业协会植保行业低碳联盟承办,上海碳衡科技有限公司园区及政府业务副总经理张骏担任主持。


01 团标发布

为推动农药行业低碳转型、组织建立行业双碳标准体系,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的指导下,在国内农药企业、跨国公司、科研院所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与支持下,《农药原药产品碳足迹核算通则》《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量化方法与要求精异丙甲草胺原药》两项团体标准成功制定,并在本次农药行业低碳发展研讨会上举行了发布仪式。


先正达(上海)作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河北临港化工有限公司、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碳衡科技有限公司和中国农药工业协会等参编单位来到发布现场,共同见证了两项团体标准的发布,为中国农药企业核算产品碳足迹提供统一、科学的标准核算方法。未来,农药行业将在双碳目标的引领下,积极推动团体标准的落地实施,深化全行业的低碳转型,为全球绿色农业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02 精彩分享

农药行业低碳发展研讨会上,先正达(上海)作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所、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福华通达化学股份公司、上海灵敏包装材料有限公司等农药行业巨头、律所和农药供应链上企业代表纷纷聚焦降碳减排这一核心议题,发表了精彩演讲。

先正达(上海)作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原药采购可持续发展经理施博以“农化供应链,‘碳’向未来”为主题,分享了先正达的绿色转型实践。作为中国中化控股旗下核心企业,先正达制定了2030年减碳目标,并通过系统化方法推进实施。在供应链碳管理方面,先正达设立了Celonis碳排放数据收集和分析中心,更通过数字化工具与供应商及客户高效共享碳数据,覆盖了供应商和产品筛选、产品碳足迹(PCF)数据收集与审核、减碳方案制定及追踪等环节,实现了碳排放数据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同时,公司将碳管理纳入供应商评估体系,积极帮助供应商提升碳管理能力,建立激励机制,形成正向循环。施博强调,推动供应链减碳不仅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举措,更是提升整个产业链竞争力的必要手段。

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陶毓律师从法律合规风险管理的角度出发,深刻剖析了ESG合规对于出海企业的重要性。她首先介绍了ESG的起源和核心理念,列举国内外多家企业的真实案例,生动展示了ESG风险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陶律师强调,全球范围内的ESG立法和监管日益严格,企业面临的挑战是多维度、多层次、复杂多变的。ESG合规不是出海企业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必答题。因此,企业必须把ESG合规升级到出海的战略高度,基于企业出海的国家和地区、企业所处的细分行业、企业特有的业务模式等综合因素考虑,确定相关的合规风险领域,引入专业的涉外ESG合规法律专家助力,提前进行合规体系建设,确保ESG合规不是出海的“绿色门槛”,而是“绿色护照”,增强企业出海的绿色竞争力,才能在国际市场中行稳致远,基业长青。

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全球供应可持续与风控经理纪梦颖分享了拜耳如何与供应商携手降碳、推动范围三减排的实践经验。范围三排放占拜耳集团全价值链总碳足迹比重超70%,拜耳的中国供应商碳排放就占到了集团总碳排的10%,因此,范围三降碳是拜耳实现“2030年运营层面碳中和、2050年全价值链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核心攻坚环节。为实现此目标,拜耳将供应商视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鼓励其提供并管理产品碳足迹,根据供应商碳管理成熟度进行分级管理,“因材施教”针对性推动供应商减排。纪梦颖表示,拜耳的降碳需要所有供应商的通力合作,供应商的降碳也将得到拜耳的支持,拜耳期待与供应商携手共进,共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福华通达化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作物科技产业群总经理李元燊分享了福华化学的国内绿色低碳工厂实践。福华化学很早就意识到,低碳转型是农化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将其视为提升长期竞争力的关键。从基础的碳盘查、碳核算体系建设,到参与制定产品碳足迹标准,福华化学坚持“绿色低碳、数字赋能”,持续推动企业从传统制造向新质生产力跃升。李元燊强调,绿色发展虽短期投入巨大,但在节能增效、赢得客户信任和顺应政策趋势方面具有长远价值。福华化学正通过打造碳管理数字化平台等一系列举措,为行业树立降碳减排标杆,与全行业合作伙伴共同推动绿色转型。

上海灵敏包装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创始人贺吉以“降耗减排,包装与农化ESG之路”为题进行了演讲。在法规压力、客户要求和品牌形象驱动下,包装已从“沉默的外壳”转变为品牌的“绿色宣言”。贺吉指出,一个优秀的包装供应商应具备完整的环保认证体系、专业的设计研发能力、透明的供应链管理以及数字化赋能技术,通过材料选择、绿色设计和数字化创新,包装能有效放大农化企业的ESG价值,包装企业也是农化行业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合作伙伴。

03 圆桌讨论

随后,先正达(上海)作物保护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原药采购可持续发展经理施博,北京浩天(上海)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陶毓,拜耳作物科学(中国)有限公司全球供应可持续与风控经理纪梦颖,福华通达化学股份公司副总经理、作物科技产业群总经理李元燊共同参与了“落地绿色转型:农化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变革”圆桌论坛讨论。

嘉宾们一致认为,无论是为了应对国内外日益严格的政策法规、满足跨国客户的供应链要求,还是为了实现企业自身的降本增效和构筑长期竞争力,系统性地推进ESG和碳管理都势在必行。圆桌讨论的焦点集中在范围三这一最大挑战上,嘉宾们分享了通过设定采购门槛、提供技术支持与激励机制、以及共同制定行业标准等方式,与供应商协同减排的实践经验。

在此过程中,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作为解决供应链降碳这一核心痛点的关键工具被反复强调。嘉宾们指出,当前推动供应链减排的最大障碍之一是供应商普遍缺乏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导致碳足迹数据质量参差不齐、管理混乱。为此,领先企业已在积极布局解决方案:福华化学正在打造集成的碳管理数字化平台,旨在将碳足迹核算与生产数据直接打通,实现全产品、全链条的精准追溯与系统化管理;拜耳等跨国公司也已将ESG数据整合进内部的供应商信息管理平台,作为采购决策的重要依据。这表明,利用专业的数字化工具(如碳衡科技推出的碳管理软件「青钥·Cyacle」等)实现碳数据的精准收集、管理和验证,正成为行业领先者推动绿色转型的重要。

本次农药行业低碳发展研讨会的举办,不仅标志着行业在双碳标准体系建设上迈出了坚实一步,更凝聚了全产业链协同降碳的广泛共识。从政策法规的应对,到供应链降碳管理的实践,再到数字化碳管理工具的应用,研讨会清晰地勾勒出农药行业从被动合规迈向主动变革的新路径。随着团体标准的落地和行业合作的深化,中国农药行业正以更加务实和创新的姿态,持续推进全球农业的绿色低碳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