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工信部:将制定200余项工业领域碳达峰急需标准,企业应关注哪些?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标志着我国工业领域双碳标准体系建设迈入新阶段。《指南》提出建设目标: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向碳中和目标转变。本文将对《指南》的双碳标准体系框架、重点标准研制方向以及企业应关注的重点进行深度解读。

01《指南》的目标与原则

🔹《指南》提出了工业领域双碳标准体系框架、规划了重点标准研制方向,注重与现有标准的衔接,希望通过加快标准制定,持续完善标准体系,推进工业领域向低碳、零碳发展模式转变

🔹《指南》提出了具体目标,并强调了「多层次」、「多维度」、「多行业」、「多方面」和「四化一能」(详情可看下方碳衡科技为您整理的一图读懂)

  • 到2025年,初步建立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制定200项以上碳达峰急需标准,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为工业领域开展碳评估、降低碳排放等提供技术支撑。

  • 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加快制定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评价类标准,实现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标准全覆盖,支撑工业领域碳排放全面达峰,标准化工作重点逐步向碳中和目标转变。

02 双碳标准体系框架

根据《指南》,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框架包括:基础通用、核算与核查、技术与装备、监测、管理与评价等五大类标准。

目前我国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现行和在研标准项目共有166个(含38个现行标准,其余均为在研状态,离制定200项碳标准的目标尚有一定距离),其中通用标准4项,核算与核查标准近百项,技术与装备、监测、管理与评价标准分别为26项、14项和26项。

图源:《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03 双碳标准的重点研制方向

双碳标准的分阶段研制方向为:1)在2025年前,重点制定基础通用、温室气体核算、低碳技术与装备等领域标准;2)在2030年前,重点制定协同降碳、碳排放管理、低碳评价类标准。具体请查看下图。

04 标准分类解读与建议

第一,基础通用类标准有助于企业掌握碳术语和碳数据及碳信息的管理规范,避免因概念混淆进入碳管理误区规避因误用碳标识等带来的“漂绿”风险。这类标准对碳排放管理、碳资产管理、碳中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术语进行标准定义,并就碳数据质量碳标签和碳足迹等标志标识碳排放和碳减排量等信息披露与报告作出规范要求。

第二,温室气体核算与核查类标准,包括组织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与核查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核算与核查产品碳足迹核算与核查以及核查机构/人员资质能力要求等相关标准。

🔸 碳核算标准是摸清企业温室气体排放底数的重要标准、评估企业(包括运营和产品层面)在行业内的减排成果和排放水平高低的重要依据。因此,碳核算是企业实现双碳目标的数据基石和制定减排方案的依据。例如,现行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要求第1 部分:发电企业(GB/T 32151.1-2015)》和在研的《产品碳足迹产品种类规则·纺织产品(2021-1807T-FZ)》。

此外,根据《指南》统计,碳足迹核算标准在研和现行的标准有20余项,是企业应重点关注的标准

🔸 碳核查标准是为了确保核算数据的准确性及真实性,对碳排放核算报告作出统一规范的数据核查。例如,在研的《温室气体审定核查组及审定核查员资质条件要求(20193353-T-303)》和《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项目温室气体减排量化和核查技术规范(20220841-T-469)》

图源:《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碳衡科技整理

第三,技术与装备类标准指能够有效降低工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的相关技术和装备标准,包括4类:

🔸 源头控制(包括原料替代、燃料替代、可再生能源利用和低碳设计方向,如在研的《钢铁企业低碳设计导(2021-1741T-YB)》)

🔸 生产过程控制(包括梯级利用、储能及余能回收利用等,如在研的《硝酸行业氧化亚氮减排技术规范(2021-1724T-HG)》)

🔸 末端治理(包括CCUS、DACS技术与装备等,如在研的《钢铁企业O2-CO2气体混合利用技术规范(YB/T 4890-2021)》)

🔸 协同降碳(包括实现协同降碳的相关技术与装备,如碳排放数字化管理平台,在研标准有《钢铁企业碳排放数据管理平台技术规范(2023-1418T-YB)》等)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ISO 14068-1国际碳中和标准(点击了解详情),对于生产型企业,组织或产品要想达成碳中和,生产过程降碳必须发生且优先于碳抵销

图源:《工业领域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建设指南》

第四,监测类标准,指能够量化温室气体排放浓度、强度等指标的相关检测和监测标准(如《平板玻璃企业碳排放计量监测技术规程(20161882-T-303)》),包括监测技术、监测分析方法和监测设备及系统等3类。

随着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提升,碳检/监测技术将被广泛应用(如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要求:2024年7月后将不能完全采用缺省值进行CBAM报告,优先采用实测值)。

第五,管理与评价类标准,指为实现减碳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管理活动与评价,包括低碳评价、碳排放管理和碳资产管理3类,聚焦建材、石化化工、消费品、动力蓄电池等装备、光伏组件等电子领域。例如,在研的碳排放管理标准《化工园区低碳运行管理规范(20220851-T-606)》和低碳评价标准《工业低碳企业评价通则(20193355-T-303)》。

05 结语

对于企业而言,尤其是生产型企业,掌握并执行行业相关碳标准可以帮助企业合规地摸清碳家底、制定减排计划、监测减排进度、评价减排绩效,并通过产品碳足迹核查、产品碳中和认证、运用碳标签碳标识等展示产品的环保特性,树立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响应双碳政策和消费者的环保购买决策,从而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此外,面对海量的碳数据,以及对机密数据保护的需求,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来实现绿色化是企业达成碳中和的重要手段,碳衡科技的数字化碳管理平台为企业提供权威、高效、低成本的碳足迹核算、碳排放监测管理、供应链碳减排等全流程双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