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能源体系绿色重塑势不可挡。作为其重要支撑的电线电缆业,这根维系能源安全与经济命脉的“血管”,正面临前所未有的低碳转型压力。在国内绿色政策引导与欧盟CBAM等国际绿色贸易要求的双重推动下,中国线缆行业龙头企业纷纷加快绿色转型布局。
线缆行业的减碳关键是什么?哪个类别的碳排放占比最高?本文以国内外领先线缆企业为研究对象,包括江南电缆、东方电缆、宝胜科技、亨通光电、中天科技、远东股份等中国企业,以及普睿司曼、LS电缆集团两家国际领先企业,通过分析他们最新披露的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结合政策要求及行业发展趋势,呈现线缆行业降碳减排的关键点、绿色转型进展与未来方向。
01 盘点:降碳减排,线缆企业在行动
近年来,国内外领先的电缆企业纷纷制定减排目标,并在自身减排和供应链减排等方面采取绿色举措,以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抓住绿色转型机遇。在列出的9家企业(其中包括亨通光电的两家子公司)中,有6家企业的科学碳目标已经获得SBTi验证:
国内外领先线缆企业实现净零排放时间表,碳衡科技制图
欧洲企业普睿司曼的基准年设立在2019年,且在今年将其实现净零排放的年份由2050年调整至2035年,下图为其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路线图。
普睿司曼对脱碳之路做出坚定承诺
为降低自身运营碳排放,普睿司曼在已建成5座光伏电站(分别位于匈牙利的基什泰莱克、意大利的阿尔科费利斯、西班牙的比利亚诺瓦、德国的诺伊施塔特和葡萄牙的莫雷利纳)的基础上,于2024年又新增了3座光伏电站。通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从而降低温室气体排放。
东方电缆于2024年通过SBTi验证。以2023年为基准年,承诺到2033年,范围1&2绝对减排95%,范围3绝对减排55%,到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东方电缆打造了全绿电虚拟电厂。2024年,其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达到企业能源使用的90%以上,可再生电力占比达到100%。东方电缆通过厂区分布式屋顶光伏、绿电年度采购以及绿证,已实现公司100%可再生电力,减少了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图源:东方电缆《2024年可持续发展报告》
江南电缆已连续十余年向社会公布温室气体排放情况,并制定了未来三年内实现关键环境和社会指标的改善、2030年之前完全碳达峰的目标。
2024年,该公司通过空压机改造、余热回用、使用光伏太阳能发电等一系列举措,实现了清洁生产、节能生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亨通光电在集团层面已制定“2028年碳达峰,2045年碳中和”的目标,旗下两家子公司设置了零碳目标并已经通过SBTi验证。
为降低自身运营碳排放,亨通光电通过研发和应用清洁能源技术,降低能源消耗,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在产品的设计环节融入绿色理念,使用低碳材料,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
02 趋势:范围3成为线缆行业碳减排主战场
目前,江南电缆、东方电缆、宝胜科技、亨通光电、中天科技、远东股份、LS电缆集团、普睿司曼都披露了最新的碳排放数据。东方电缆、远东股份、普睿司曼、LS电缆集团这四家企业已经做到范围3的披露,江南电缆、亨通光电也披露了范围1和范围2的碳排放情况。
从上表的披露数据可以看出,线缆企业的范围3排放量占总碳排量比重最高:除了远东股份范围3排放量占比约74%,其余三家企业的范围3排放量占比均高达99%以上。
不难发现,线缆企业碳排放的大头来源于企业价值链中发生的间接排放。
范围3碳排放:是指除范围1直接排放和范围2间接排放外,企业价值链中产生的所有其他间接排放,主要可以分为上游范围3碳排放和下游范围3碳排放,具体可以分为外购商品和服务、商务旅行、雇员通勤、售出产品的使用、运输和配送、投资、租赁资产与特许经营等类别。
再将视线聚焦在范围3的子类占比情况。在统计的8家企业中,中国企业东方电缆和海外两家线缆企业在公开报告中披露了范围3子类的详细数据:
观察上表可以发现,第11类“售出产品使用”与第1类“采购商品和服务”的占比远远高于其他类别,二者相加后占范围3总排放量的95%以上:东方电缆96.21%,普睿司曼99.44%,LS电缆集团99.18%。
线缆行业的减碳秘诀,是否就在这两类碳排放之中?
类别11 售出产品使用
降低电损成为解题关键
数据显示,三家企业的第11类“售出产品使用”碳排放占范围3总碳排放量的比重最高:东方电缆70.00%,普睿司曼94.53%,LS电缆集团96.36%。
而这一类别的高占比源于行业特性:电线电缆作为电力传输载体,在售出后随着电网的长期运行,由于线损等原因将产生大量间接排放,直至产品使用寿命进入尾声、生命周期结束。
如何降低电缆在使用阶段的碳排放?线缆企业们近年来不断通过传输技术迭代和传输材料升级,来提升传输效率、减少电阻损耗。
普睿司曼已在多个国家推广E3X技术,以此提升电网的可靠性并支持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E3X涂层解决方案可以改善架空线路导线的散热性能并减少太阳辐射吸收,确保在相同温度下实现更高的电力传输能力,并且比同尺寸导线的损耗更低。此外,普睿司曼通过采用一种能够在带电线路(live lines)上施涂涂层的清洁与应用机器人,使得对现有线路进行改造成为可能。
图源:普睿司曼《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转型计划》
LS电缆集团布局能源业务板块,提供输配电基础设施的全面解决方案,通过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的绿色性能,积极推动碳中和进程。超导电缆的创新研发,是LS聚焦新一代绿色技术、驱动企业自身与全行业降碳减排的重要举措。相比传统电缆,超导电缆能显著降低运行中的能量损耗,从而提升电网的整体效率。
LS电缆集团超导电缆系统示意图
中天科技注重提升产品在使用阶段的可靠性、长寿命与节能性能,以降低客户在使用线缆过程中的能耗与维护成本。在通信、电力、海洋等高端应用场景中,中天科技的的线缆产品广泛采用耐腐蚀、耐疲劳、抗风沙的高适应性材料,有效降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
远东股份注重技术创新和绿色技术的应用,持续研发更安全、更环保、更节能的特高压节能导线和碳纤维复合导线,降低电力能源的耗损。
东方电缆研发了±525kV柔性直流海缆,国内首创实现了单回2GW电力输送,减少海上风电送出损耗,解决了海上风电远距离、大规模集中送出的技术难题,为我国深远海风电开发提供了系统解决方案。
类别1 采购商品和服务
如何攻克来自原材料采购的供应链减碳难题?
除类别11外,数据显示,三家企业的第1类“采购商品和服务”的碳排放占比也较高。
电线电缆的主要原材料包括铜、铝、金属塑料、橡胶等,其中,铜和铝是电缆导体的主要材料。
电线电缆原材料成本占比,图源:中国电器工业协会《2024中国电线电缆市场白皮书》
中国电器工业协会《2024中国电线电缆市场白皮书》显示,电线电缆的原材料成本占据总成本的71%。根据国际铜业协会(International Copper Association, ICA)数据,目前,全球44%的铜用于发电和输电¹。作为电力行业的重要基础性工业产品,线缆行业对铜的需求较大。相比原矿开采和冶炼,铜的回收利用可显著减少整个供应链的空气污染与碳排放²。对于线缆行业而言,铜的回收利用是降低原材料成本及范围3碳排放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线缆龙头企业通过采购绿色材料、发力循环经济领域、释放原材料回收利用价值等方式,瞄准原材料减排难题。
LS电缆为了有效应对欧盟的碳边境调整机制 (CBAM),引入了产品的生命周期评估 (LCA),以全面分析电缆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产生的环境影响。在原材料获取阶段,LS电缆扩大使用再生原材料(铜、铝等);在产品生产阶段,通过可再生能源转换及资源循环利用生产低碳产品,为履行碳中和目标做出贡献。
东方电缆实行采购绿色化举措。其采购的再生塑料聚丙烯是非极性材料,相较于传统的交联聚乙烯绝缘电更具环保性,可回收再利用,能减少产品全寿命周期二氧化碳排放量。
中天科技在源头端大力推行绿色采购和原材料减碳工程,优先选用碳足迹更低、环境影响更小的材料,力求在原材料选择阶段降低产品的环境负荷。
在与芬兰国家电网(Fingrid)的合作中,中天科技采用“绿色铝”原材料,显著减少产品碳足迹。通过采购绿色铝材等措施生产碳足迹更低的线缆产品,中天科技积极应对欧盟碳边境调整机制(CBAM)要求,为芬兰电力架构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中天科技采购低碳铝助力客户碳减排,图源:Fingrid Magazine 3/2024
宝胜科技积极践行循环经济理念,多管齐下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广再生金属等资源再生产品与再制造产品,拓宽其应用场景。
03 供应链减碳已成共识,行业协同推进绿链升级
“双碳”目标下,电线电缆行业作为支撑能源体系的“血管”,实现低碳转型已升级为关乎行业未来的必选题,行业特性也决定了这场转型的核心战场在于范围3供应链减排。
当前,国内政策法规与国际绿色贸易要求形成了双重驱动力,共同加速线缆行业的绿色变革。
在国内,随着新基建建设的深入推进,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以推动国内线缆行业在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的发展,引导行业持续“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低碳发展相关政策
从全球范围来看,包括CBAM在内的国际绿色壁垒也推动着线缆行业低碳转型,企业需向上游追溯碳排放数据进行碳足迹核算和碳排放热点追踪,以便进行产品降碳管理,从而符合相关限值和碳披露要求。
点击图片了解CBAM填报详情
面对这一压力与机遇并存的新局面,国内线缆行业龙头企业已普遍认识到范围3减排的战略价值,并纷纷设定零碳目标,将减碳行动纵深布局至供应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虽然相较于国际领先企业在目标设立与实施路径上的成熟经验,本土企业仍有许多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但范围3减排已经成为行业共识。
展望未来,期待我国电线电缆行业在与上下游合作、协同推动供应链减碳发展的进程中加速追赶,实现技术创新与管理协同的双变革,完成从“耗能载体”向“赋能绿脉”的深刻蜕变,在全球绿色低碳竞赛中锻造核心竞争力,为中国乃至全球的能源体系绿色重塑提供坚实支撑。
参考:
[1]https://internationalcopper.org/wp-content/uploads/2022/02/ICA-RecyclingBrief-202201-A4-R2.pdf
[2]https://internationalcopper.org/sustainable-copper/about-copper/copper-environmental-profile/
[3]中国电器工业协会《2024中国电线电缆市场白皮书》
[4]被忽视的宝藏:再生铜如何助力全球能源转型?
https://wri.org.cn/guandian/beihushidebaocangzaishengtongruhezhuliquanqiunengyuanzhuanxing
[5]江南电缆、东方电缆、宝胜科技、亨通光电、中天科技、远东股份、LS电缆集团、普睿司曼可持续发展报告/ESG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