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跳到内容

全球制药巨头净零进行时,中国药企供应商如何参与这场“绿色军备竞赛”?

药,是人类最矛盾的消费品——始于我们不愿面对的病痛,却又是保障生命质量的绝对刚需。

本以维系生命和促进健康为发展核心的制药行业,其运营产生的碳排放却在加剧全球气候变化这一健康危机:医疗卫生系统为全球贡献了4.4%的温室气体排放¹,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表示,制药行业碳排放强度比汽车制造业高出约55%(统计数据包含运营产生的直接排放和使用电力产生的间接排放)²。

面对刻不容缓的降碳要求,全球TOP10药企³采取了哪些减排行动在净零竞赛中,药企的关注重点在哪?它们对供应商提出了哪些要求?中国的中小供应商在其中又能抓住什么绿色机遇?

本文以TOP10药企为研究对象,包括强生、罗氏、默沙东、艾伯维、辉瑞、礼来、阿斯利康、诺华、百时美施贵宝、诺和诺德,通过分析这些药企的减排举措以及范围3供应链减排重点,为中国药企与产业链上供应商提供相关的绿色发展建议。


01先行一步:顶尖药企的净零雄心与科学承诺

生命科学企业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平均年份为2041年,比各行业平均水平提前7年,在设定前瞻性气候目标方面走在了前列⁴。作为生命科学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制药企业积极开展碳目标设置,以更好地开展降碳减排工作。

TOP10药企的碳目标情况,碳衡科技制图

  • 在全球TOP10药企中,9家的碳目标都经过SBTi认证,其中6家企业还设置了净零目标,平均实现净零年份为2045年。

  • 在全球TOP10药企中,6家对供应商提出了设立科学碳目标的要求。

可以看出,虽然TOP10药企们的减碳目标设立进程有所先后,但都非常重视供应链减排,甚至多数企业对供应商提出了设定科学碳目标的明确时间要求,表明了药企针对范围3的降碳决心。

通过分析TOP10药企公开发布的相关数据也能发现,范围3构成了药企碳排放的绝对大头。

公司

范围1&2

范围3

范围3占比

强生

775,554

6,597,133

89.48%

罗氏

314,930

5,478,525

94.56%

默沙东

884,200

6,057,900

87.26%

艾伯维

541,214

/

/

辉瑞

1,063,311

3,555,207

76.98%

礼来

527,000

5,139,500

90.7%

阿斯利康

342,412

5,897,822

94.51%

诺华

237,000

4,350,300

94.83%

百时美施贵宝

311,375

1,700,746

84.53%

诺和诺德

10,100

2,160,000

99.53%

*本表格数据源自各企业最新发布的ESG报告,且范围2均采用基于地理位置的数值

如上表所示,TOP10药企的范围3排放占整体排放超3/4,其中,诺和诺德范围3占比高达99.53%。

要实现医药行业的脱碳目标,最大的挑战和减排潜力都在于供应链减排

02深挖源头:供应链排放,药企脱碳的主战场

针对范围3减排,在完成了细致的碳盘查后,TOP10药企们做出了自己的判断。

艾伯维和礼来都表示,子类1“外购商品和服务”、子类2“资本货物”和子类4“上游运输和分销”为范围3贡献了大量碳排放,将把减排重点放在这三类排放上。诺华在报告中提到,其子类1“外购商品和服务”和子类2“资本货物”占范围3总排放量85%。辉瑞在报告中也表明,子类1“外购商品和服务”是其范围3排放量的最主要来源。

罗氏2024年度范围3排放构成图,图源:罗氏2024年年报

罗氏2024年度范围3排放构成中,子类1“外购商品和服务”占范围3总量的70.9%,子类2“资本货物”占比9.8%,子类4“上游运输和分销”占比4.6%,位列范围3排放占比前三。


礼来2023年度范围3排放构成图,图源:礼来2024年可持续报告

礼来2023年度范围3排放构成中,子类1“外购商品和服务”占范围3总量的60%,子类4“上游运输和分销”占比18%,子类2“资本货物”占比14%,位列范围3排放占比前三。

本文统计了TOP10中已披露范围三碳排放数据的9家企业,如下图所示,这些企业的碳排放呈现出相似的分布情况:子类1“外购商品和服务”占比最高,其次为子类2“资本货物”和子类4“上游运输与分销”。

TOP10药企(9家)范围3中15子类排放量占比图,碳衡科技制图

值得注意的是,阿斯利康的子类11“售出产品使用”排放占比相较其他药企更高,接近24%,这与其生产的治疗呼吸系统产品组合——压力定量吸入器(pMDI)有关。pMDI用于治疗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产品使用阶段产生的碳排放较高。

通过药企的范围3碳排具体情况可以发现,子类1“外购商品和服务”、子类2“资本货物”和子类4“上游运输与分销”这三类范围3排放成为了药企们供应链减排的共同重点。这也与医药企业的行业特性密切相关:


原料药(API)和化学品的生产——子类1“采购商品和服务”

麦肯锡的一项研究发现,制药公司约四分之一的碳排放源于原料药API制造,即药物的生物活性成分,而采购API产生的碳排放占子类1“采购商品和服务”的近一半。由于市面上70%的API是由原油和天然气化学合成的小分子,因此,与从细胞培养物或微生物中培育的生物API相比,其贡献的碳排放份额要高得多⁵。

原料药(API)的生产是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图源:麦肯锡《原料药生产脱碳:解析成本与监管要求》


研发外包与服务——子类1“采购商品和服务”

除了实体商品,药企还会采购大量的服务,例如合同研究组织(CRO)和合同开发与制造组织(CDMO)的服务,这些服务机构在运营和实验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碳排放。


制药行业对高度专业化基础设施和设备的依赖——子类2“资本货物”

制药行业作为高精尖行业,对相关基础设施设备要求极高:要建造符合严格监管标准(如GMP)的洁净室等碳密集型生产设施,制造和使用如反应釜、生物反应器等高能耗的精密设备,为了扩大产能和升级技术,要持续投资相关的新设施。这些大型资本项目在建设和制造阶段产生的大量前期碳排放,共同构成了子类2“资本货物”排放的主要来源。


制药供应链的全球化——子类4“上游运输和分销”

首先,原料采购与生产的地理分离导致了对高碳排放的航运及空运的依赖;其次,生物制品和疫苗等药物对能源消耗巨大的冷链物流有严格要求,进一步加剧了碳足迹;最后,从原材料到最终分销的多层级供应链意味着每个环节都涉及物料运输,这些活动累积起来产生了巨大的排放量。

03携手共进:TOP10药企的供应商管理实践

为了更好地实现范围3降碳减排,TOP10药企对供应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向供应商们提出标准与要求的同时,也给予相应支持,携手共促行业绿色转型。



“我们实现净零排放的征程,依赖于强大的供应商合作伙伴关系。罗氏需要供应商提供准确的数据,并在脱碳举措上与我们携手合作。协作对于降低医疗健康领域的碳足迹至关重要。”

——玛丽埃尔·拜尔,罗氏全球采购负责人

—强生—

标准与要求

到2028年,占其子类1“采购商品和服务”和子类4“上游运输和分销”总排放量80%的供应商将设定科学碳目标。

支持与教育

🔸 “前行计划”(Onward Program):帮助供应商了解SBTi目标以及实现运营脱碳的商业价值及具体行动

🔸 “赋能计划”(Energize):与同行企业合作,为制药供应商提供培训和资源,支持其采用可再生电力

🔸 通过制药供应链倡议(PSCI),为供应商提供与气候相关的培训,指导他们可以采取的碳管理和减排步骤

成果

2024年,强生范围3的子类1“采购商品和服务”以及子类4“上游运输和分销”的排放中,有24%来源于已设定科学碳目标的供应商。


—罗氏—

标准与要求

到2029年,占其子类1“采购商品和服务”、子类2“资本货物”和子类4“上游运输和分销”总排放量70%的供应商将设定科学碳目标。

罗氏将可持续发展融入其采购流程,并根据排放量、战略重要性及成熟度等因素对供应商进行优先级排序,以确定相应的沟通与合作方式。

支持与教育

🔸 2024年,罗氏与400多家供应商合作,分享其可持续发展理念与期望,并支持供应商设定减排目标

🔸 公司还参与制定了《制药行业脱碳行动手册》(Decarbonization Playbook for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并赞助“赋能计划”(Energize),帮助供应商采购可再生能源。2024年,首批“赋能”计划供应商共同签署了一项多方买家可再生能源协议,新增太阳能装机容量超过280兆瓦

成果

2024年,罗氏的范围3总排放量下降了8.4%。排放下降主要得益于外部制造支出减少和废弃物管理改善。但资本货物投资、商务差旅和已售产品使用的排放有所增加。同年,罗氏在提升范围3排放数据的完整性与准确性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默沙东—

标准与要求

默沙东要求供应商承诺最迟在2025年报告和默沙东相关的范围1、2和3排放数据,到2026年设定SBTi减排目标,计划不迟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

支持与教育

2024年,公司启动了“可持续发展合作伙伴交流计划(Sustainability Partner Exchange)通过与400多家供应商企业的对话与知识共享,提供必要的工具以推动气候目标的实现。

成果

在2023/2024年度,默沙东已与占其范围3总排放量约60%的400多家主要供应商建立合作。

2024年,公司通过与供应商合作持续提升范围3数据的准确性,并计划未来通过数字平台促进数据整合

艾伯维

标准与要求

到2027年,占其子类1“采购商品和服务”、子类2“资本货物”和子类4“上游运输和分销”总排放量79.1%的供应商将设定科学碳目标。

艾伯维供应商参与策略包括:

🔸 识别对其范围3温室气体排放贡献最大的供应商

🔸 直接与这些供应商接触,了解他们的温室气体目标和减排计划

🔸 传达艾伯维的减排期望,并鼓励供应商通过SBTi设定目标

🔸 监测并报告其范围3供应商参与目标的进度

成果

到2024年底,艾伯维相关范围3类别(子类1“采购商品和服务”、子类2“资本货物”和子类4“上游运输和分销”)中41.7%的供应商已设定了科学减排目标。


—辉瑞—

标准与要求

到2025年,占其子类1“采购商品和服务”排放量64%的供应商将设定科学碳目标。

辉瑞期望所有供应商致力于实现基于科学的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并已将环境可持续性标准纳入其采购、合同和绩效管理流程。

支持与教育

2024年,辉瑞主办了PSCI年度会议,并通过供应商峰会及赞助培训学院等方式,支持供应商进行温室气体计量与减排。

公司还实施了新的软件解决方案以更精准地量化排放。

—礼来—

标准与要求

礼来致力于提高其价值链的透明度,并已开始与主要供应商合作,以识别减排潜力领域。公司计划利用收集的数据为其供应链气候战略提供依据。

—阿斯利康—

标准与要求

到2025财年,占其子类1“采购商品和服务”和子类2“资本货物”总排放量95%的供应商将设定科学碳目标,占其子类4“上游运输和分销”和子类6“商务差旅”总排放量50%的供应商将设定科学碳目标。

阿斯利康对供应商提出一系列要求:

🔸 在2025年前获得SBTi验证的减排目标

🔸 EcoVadis评级总分超45分

🔸 年度披露范围1、2、3排放数据

在数据上,阿斯利康对供应商提出以下要求:

🔸 要求供应商每年减少10%的碳排放足迹,到2030年前将排放量减半

🔸 承诺到2030年实现100%可再生能源,到2025年底取得阶段进展

🔸 提供给阿斯利康的产品或服务需具备初级排放数据,包括核算产品/服务碳足迹

—诺华—

标准与要求

鉴于95%的排放来自范围3,诺华自2022年起便将环境可持续性标准纳入供应合同,目标是在2025年前覆盖所有相关供应商,并已将此标准融入核心采购流程。

支持与教育

诺华让供应商参与“赋能计划”(Energize)行业倡议,以支持其采购可再生电力,并与对其范围3排放有重大影响的关键供应商就碳足迹展开合作。

成果

目前,包含环境可持续性标准的合同已覆盖76%的范围3排放,同比增加19个百分点。2024年,范围3总排放量较上一年下降了5%。

—百时美施贵宝—

标准与要求

到2028年,占其子类1“采购商品和服务”、子类2“资本货物”和子类4“上游运输和分销”总排放量75%的供应商将设定科学碳目标。

支持与教育

百时美施贵宝启动了“供应商脱碳加速器”(Supplier Decarbonization Accelerator),为处于不同气候成熟度水平的供应商提供资源与支持。该加速器旨在惠及所有供应商,但主要面向那些刚刚开始碳减排工作的供应商。

2024年9月,公司邀请了60多家最大供应商参加“首选合作伙伴”(Partner of Choice)峰会,强调了供应商在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关键作用。

成果

“供应商脱碳加速器”于2024年9月启动,已吸引了140多家供应商参与。

作为CDP供应链项目成员,百时美施贵宝要求约240家战略供应商披露环境信息,回复率达96%。其中,63%的受访供应商已制定了科学碳目标。

—诺和诺德—

标准与要求

诺和诺德要求将环境标准作为所有新旧供应商合同的一部分。

支持与教育

公司积极采购低碳材料,采用低碳运输方式,并推动一级供应商使用可再生能源及制定科学气候目标。


04顺势而为:中国供应商的绿色转型之路

在TOP10药企的带领下,全球药企的减排之路已然势不可挡,越来越多的医药产业链上游供应商面临着日益严格的绿色要求。阿斯利康要求供应商按年度披露范围1、2、3排放数据,提供所供产品/服务的碳足迹数据并设定科学碳目标;默沙东要求供应商承诺最迟在2025年报告和默沙东相关的范围1、2和3排放数据,到2026年设定SBTi减排目标,计划不迟于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强生、罗氏、艾伯维、辉瑞、百时美施贵宝等企业也都开始要求供应商设置科学碳目标。

尽管各公司的具体举措和目标时间略有不同,但其核心要求高度趋同:

  • 从战略目标上,推动供应商设立通过第三方验证的可信减排目标。

  • 在产品层面,推动供应商提供上游产品/服务的碳足迹数据,用以精准核算终端产品碳足迹,提升数据透明度。

  • 在运营层面,充分了解供应商企业的范围1、2乃至范围3的碳排放情况并提供资金或技术支持其落实降碳措施,并推动逐步转向可再生能源。

当前,TOP10药企都已通过建设生产基地、研发中心、中国区总部/投资公司等方式扎根中国市场,同时本土药企也在飞速发展中,成为全球医药版图中的一块重要拼图。在中国,大量的上游供应商服务全球药企,在不断创新自身技术的同时,又要如何开展自身降碳减排,以满足药企的绿色要求?

  • 摸清家底:对自身的范围1、2和关键的范围3排放进行全面的温室气体盘查,为设定科学减排目标(SBTi)、向下游药企客户报告碳数据打下基础。

  • 战略转型:掌握基础数据后,通过进行可再生能源采购、应用绿色化学与工艺优化等投资,从根本上改变能源结构和优化生产工艺。

  • 绿色战略核心:将可持续发展实践融入核心战略,利用中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如绿色信贷、国家和地方的专项绿色补贴和激励政策)为低碳转型项目融资,同时打造绿色品牌,让企业从被动执行方,转变为客户眼中值得信赖的、具备前瞻性的战略合作伙伴,从而构建长期的绿色竞争优势。

全球TOP10药企正通过严谨的科学目标与深度的供应链合作,以企业自身的净零承诺为指引驱动整个产业链共同行动,这已然是全球医药行业发展大趋势、大背景。

在这场深刻的绿色变革中,可持续发展不再是附加题,而是决定未来市场准入资格的基础。对于万千中国供应商而言,积极拥抱这场绿色转型,不仅是响应客户要求、规避供应链绿色风险的必要之举,更是提升核心竞争力、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的战略支点。

参考:

[1]Healthcare’s Climate Footprint,2019年,由美国无害医疗HCWH和ARUP奥雅纳合作发布

[2]Big Pharma emits more greenhouse gases than the automotive industry,2019年,Belkhir, L. 发布于McMaster University Brighter World

[3]“TOP10药企”名单以2025年上半年全球药企营收前10为依据,https://mp.weixin.qq.com/s/Aw-zcAysrgJbLZgZwA5XNg

[4]Accelerating decarbonization in the life sciences industry,2025年,Wolff, J.

[5]Decarbonizing API manufacturing: Unpacking the cost and regulatory requirements,2024年,McKinsey & Company

[6]强生、罗氏、默沙东、艾伯维、辉瑞、礼来、阿斯利康、诺华、百时美施贵宝、诺和诺德等企业的年报/可持续发展报告/官网等公开内容